新野县歪子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,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,立足镇情、科学谋划,发挥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,加快土地流转,推动产业结构调整,成立种植、养殖专业合作社,将分散型的生产经营转化为“集生产、加工、销售”一条龙的经营服务体系,打造规模化特色种养殖体系,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延伸农业产业链、带动农户致富增收,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。目前,全镇现有肉牛养殖厂15 家,养殖大户151户,肉牛相关加工企业5家,肉牛存栏8200余头。
一、突出优势打造肉牛产业,“引领”乡村振兴。通过传承发展优势肉牛产业,促进农牧业产业化、品牌化,以形成特色产业带动农民稳定增收。依托科尔沁肉牛产业园区优势,加快肉牛产业园区向食品加工产业转型发展,早日实现全链条全循环的发展模式。一是围绕肉牛产业,深耕产业链条。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肉牛产业,努力打造豫西南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,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,以“六皮”招商精神,把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,持续引进食全食美、牛排生产线、牛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,利用近一年时间协助肉牛关联企业——可喜食品有限公司走资产重整之路,有效解决了积压信访矛盾,促使企业尽快开工投产,构成肉牛养殖、熟食品加工、蔬菜加工、冷链仓储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,实现产业链、价值链、供应链三链同构、融合发展。二是盘活闲置资产,壮大肉牛产业发展。为盘活科尔沁养殖场闲置资产,镇党委政府大胆创新,积极探索,设立种植、养殖联合党支部,由镇政府搭建平台,2021年5月份,积极探索创新与郑州全宝德牧业、恒润牧业、科尔沁牛业集团合作养殖模式,由全宝德牧业提供养殖技术,负责奶公牛采购、防疫、销售,科尔沁提供养殖场地,镇政府协调全镇有养殖意愿的20余养殖户共同出资,共同参与,购买210头奶公牛统一在科尔沁基地试养殖。9月份,与笨笨牛牧业合作在科尔沁扩繁场史营村养殖场养殖肉牛400余头,并定期组织各村养殖户到现场实地参观学习交流经验,目的是带动全镇各村利用空场、空院,大力发展肉牛养殖,壮大特色产业,最大限度的规避养殖风险,保障稳定收益,助推产业兴旺,壮大集体经济收入。三是积极搭建平台,畅通合作共赢渠道。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,多次召开会议,统一协调组织全镇177个规模种植大户、151个规模养殖户、15个家庭农场注册成立专业协会,建立微信群,定期轮流在逐个大户、农场召开交流座谈会,互相学习交流经验。坚持龙头带动,深化以大带小协同发展机制,抱团发展,合作共赢,推行“规模养殖、集群发展”模式,提升发展活力。四是促进银企合作,助力产业做大做强。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,充分激发乡村活力,11月份,镇党委政府与县农行搭建银政银企沟通联系平台,召开全镇中小企业家、种植、养殖、加工等专业大户110余人参加会议,县农行主动下沉到各村上门服务,用好用足金融产品,既是“锦上添花”,更是“雪中送炭”,帮助企业排忧解难,助力企业做大做强,已促成贷款户30余人,金额1000余万元。
二、围绕肉牛产业带动种植业,“助力”乡村振兴。镇党委政府注重规划,培育龙头企业,抓好全域融合、资源共享,逐步推进肉牛产业链条化。一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,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,通过租地和换地等多种方式,尽可能流转大块土地给龙头企业,壮大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,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牧草。大力推进秸秆有效利用,秸秆变肉、增加收入,也解决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等问题,促进生态宜居。二是积极探索农牧循环。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进绿色农牧循环发展模式,巧用牛粪做活产业,通过对牛粪收集发酵,发展蚯蚓养殖业,再还粪于良田,实现绿色有机循环,改良土壤结构,促进变废为宝、循环发展。三是积极联农带农。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让农户参与到肉牛产业发展的各环节、全链条,把就业岗位和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户,科尔沁牛业、可喜食品、盛俞现代农业等一批相继开工企业,优先招募周边群众近2000余人务工,促进增收致富。
三、依托肉牛产业培育农旅产业,“赋能”乡村振兴。深入贯彻“田园新野”发展理念,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,以800亩月季园基地为支撑,高标准积极打造潦河两岸田园综合体,培育集肉牛产业、牛博物馆、观光采摘、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新兴产业。逐步探索乡村旅游、智慧农业、休闲娱乐、康养等发展新路径,为当地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发展开辟新空间。
下一步,将紧扣“用好现有资源,做强肉牛产业,打造美丽歪子新样板”的目标定位,深入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。一是内部资源提档升级。“育新龙、壮小龙、培大龙”,完善肉牛产业配套设施建设,推进肉牛产业结构向消费导向转变、向绿色高效转变、向适度规模化转变、向品牌经营转变。二是外部资源招强引大。营造宽松招商环境, “筑巢引凤”,加大肉牛相关联产业项目引建力度,打造全镇肉牛特色产业集群,走出一条质量高、效益好、结构优、后劲足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。